今年以來,海東市緊緊圍繞“強創新、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”目標任務,堅持改革創新,推進結構調整,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,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,百姓有了獲得感。
目前,海東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已完成調研報告和總體規劃中期成果,海東市“多規合一”及城市空間信息“一張圖”管理平臺正在建設,已完成軟件開發和中心城區資料入庫工作;實施科技創新“5318”和“5223”工程,建設成立了全省首個眾創空間——海東驛站、全省最大的創業孵化器平臺、標準廠房區,入駐企業120家,各類創業人才300名;積極申報創建各類研發平臺,建立了院士工作站、知識產權超市、高校博士生服務站等,在海東科技園,獲批復成立了青海省(海東)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服務基地。
海東市研究建立“僵尸”企業數據庫,將連續三年虧損、產能利用率低于50%或停產半年以上、無力償還到期負債且持續一年以上等三類情況的企業納入數據庫;出臺《海東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度實施計劃》,確定淘汰落后產能計劃,研究淘汰一批政策下限范圍內、與市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關聯度不高、規模小、能耗高、污染重的傳統產業。2016年,海東市淘汰剩余黃標車及老舊車總量的70%。
海東市分類施策去庫存,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。海東市120個高原美麗鄉村全部開工建設,完成投資2.7億元。大力推進住房供給調整,海東市計劃年內消化庫存商品住房50%以上,截至目前,海東市完成去庫存年度任務的25.14%。
另外,海東市激發活力補短板,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。海東市將市中心城區大古城沙溝工程等15個項目列入海綿城市項目;已完成交通投資共40.5億元,民小、川大一級、扎碾二級公路等10個續建重點項目已復工,京藏高速公路樂都雨潤互通、南繞城高速公路東延工程等4個新建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。
海東市扎實推進扶貧攻堅工作,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識別“回頭看”和質量抽查,核定貧困戶及貧困人口,精準識別工作全面完成,市、縣(區)基本完成大數據平臺建設,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。安排120個貧困村的村級道路硬化工程,推動貧困戶子女十五年免費教育,并將全市306個貧困村幼兒園或教學點納入規劃,對全市2.3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。